观察
张炜
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、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《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若干措施》(以下简称《若干措施》)提出,增加融资供给,加大“首贷、信用贷、中长期贷、法人类贷款、民营类贷款”投放。
民营小微企业融资的政策环境正变得越来越好。5月20日起施行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》明确,推动金融机构提高为民营经济组织提供金融服务的水平。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5月7日发布的《关于做好2025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》要求“优化金融服务供给”,其中涉及“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做好‘首贷户’发掘和培育,合理下沉服务重心,提高活跃小微经营主体融资覆盖面”。
民营小微企业普遍具有轻资产、缺乏抵押物等特点,往往面临资金需求急、融资不易的痛点。“首贷户”是指无贷款记录且首次从银行机构获得贷款的企业。破解“首贷难”是普惠金融的关键环节,需持续通过银行经营机制与理念转变、政策激励、科技赋能和产品创新,打通融资的“最先一公里”。让更多民营小微企业融资实现从“0”到“1”的突破,使更多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不再受困于贷款抵押难题,促进更多信贷资源流向民营小微企业。
近年来,各地积极推进解决小微企业“首贷难”。以上海为例,今年推出21条政策举措为企业减负,包括优化金融服务,深化“万企千亿”行动和首贷户“千企万户”工程,推动融资服务中心下沉至重点产业园区,优化市融资信用平台建设,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共享。实际上,上海2024年3月出台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,已提出深化首贷户“千企万户”工程。从相关银行的落实来看,招行上海分行以“全行服务一家”机制为依托,推动供应链核心拓面提质,做好N端批量触客和授信覆盖,带动更多核心企业产业链条N端小微“首贷户”落地。上海农商银行针对符合信用贷款标准的民营企业“首贷户”制定鼓励政策,构建梯度客户服务体系,分层提供差异化服务,有效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。该行今年一季度累计投放民营企业贷款超500亿元,其中为800余户民营“首贷户”发放贷款超70亿元。
各地在推进解决“首贷难”的过程中不断创新。有的地方由金融监管部门牵头设立首贷服务中心,架起小微企业与金融机构间融资沟通的“桥梁”,整合信贷、担保、财政贴息、风险补偿等支持政策,为企业提供服务。有的地方推出科创型企业首贷贴息政策,对科技型中小企业、“专精特新”企业及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支持,给予贷款金额年化1%的贴息,贴息期限最长2年,更好地满足了企业的融资需求。还有的地方通过建设资金流信息平台,将资金流信用信息查询与贷前调查、贷中审批、贷后管理等深度结合,为订单多、客户稳定及运营情况良好的小微企业提供首贷服务。
导致“首贷难”的根源主要在于银企间信息不对称、企业有效抵押担保缺失等。因而,破解“首贷难”要突出科技赋能,除了强化顶层设计与安排信贷专项计划之外,用科技手段打通“首贷难”的堵点是关键。《若干措施》提出,深化信用信息共享应用。巩固“信易贷”工作成效,依托融资信用服务平台,持续扩大信用信息归集共享范围,提升共享信息质量。加强国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数据共享,为银行提供高质量专业化征信服务。引导银行加强信用信息在贷前、贷中、贷后中的应用。
持续推进信用信息共享,推动提升数据质量股票配资专业平台,通过对资金周转等企业经营信息进行分析与跟踪,帮助民营小微企业融资增信,有利于银行提高首贷业务的成功率,有望使“信用白户”不再成为首贷的障碍。对于成长性良好的优质民营小微企业,银行不仅可以发放优惠利率贷款,而且可以将其培育成潜在的核心客户。
通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